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 of childhoo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又称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或注意缺陷障碍(attention deficiency disorder,A.D.D.)。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日常生活中使家长和老师感到困难。有人把这种失调比喻为一个交响乐失去协调性及和谐性,因外资料报告患病率约为5~10%。国内也认为学龄儿童发病者相当多,约占全体小学生1~10%,男孩远较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较多。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是

患病比例:0.001%-0.002%

易感人群: 儿童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焦虑症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小儿精神科 儿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3年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静灵口服液 多动宁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温馨提示

在出现小儿多动症时要很快确诊,并且要有正确的护理措施,使孩子的自控能力得以增强。

病因

遗传因素(20%):

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环境因素(30%):

社会,家庭,心理因素的影响,如不良的社会环境或家庭条件(破裂家庭,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性格不良,酗酒,吸毒,有精神病等),均可成为发病的诱因,并影响病程的发展与预后。

其他因素(20%):

营养问题,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食品的调味剂或添加人工色素等可能使儿童容易产生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一般认为产前,产时或产后的轻度脑损害是重要因素,主要与脑外伤,中毒等有关,有人认为城市环境污染,临床上不显症状的轻度铅中毒亦可为病因之一,近年的调查研究,在患儿血统父母,寄养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以及儿科其他病儿的比较,发现血统父母中的某些精神疾病如酒精中毒,病态性格等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多动症儿童的父母童年期朋多动历史者较多,多动症儿童的同胞兄弟姐妹患病率高于对照组3倍,情感性精神病也多见,此外,多动症儿童父亲反社会的人格特征或酒依赖,母亲有癔病者均较多,合并品行障碍的多动儿童的成人亲属的人格障碍,酒瘾及癔病比例更高,有关养子的研究也发现,多动症儿童的亲生父母的反社会人格,酒依赖及癔病明显高于养生父母或对照组儿童的父母,父母的童年期有多动和品行障碍的历史及有精神病障碍者也比较多,单卵双生子的多动症儿童发病率高于双卵双生子,同胞兄弟儿童发病率也约为半同胞兄弟的5倍多,提示某些患儿的轻微脑功能失调可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作用,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不少患儿未能找到病因。

预防

随着多种治疗方法的应用,儿童多动的预后是较乐观的,但如不治疗,多动症儿童到成人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符合DSM-Ⅲ-R轴Ⅰ上的诊断,主要有四大类:(1)多动症的残留症状;(2)反社会的人格障碍;(3)酒精依赖;(4)癔病,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很多有人格障碍的成人有儿童多动症史,有难以控制的冲动行为障碍,忍受应激的阈值低,情绪不稳和长期的不满的情绪,追踪未经治疗或很少治疗的多动症儿童,给我们提供了多动症儿童的一个自然病程,有人报告未经治疗的多动症儿童,随年龄增大无目的的性的过度活动水平降低,但有20%的人在青春期有犯罪行为,物质滥用,学业低下,冲动和注意力不集中仍然存在。

并发症

焦虑症

如果不进行治疗,多动症儿童的预后大多不好,在学习方面,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些难以完成义务教育,在个性方面,常以说谎,吹牛,怪动作,违拗,对抗等来平衡自己的心态,成人以后,他们文化程度不高,缺乏技能,对学习工作不认真,任性,冲动,人际关系不好,加上有些坏习惯,很难适应社会,也不受社会欢迎,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人格被扭曲,容易走上歧途,多动症儿童长大后,近一半儿童的多动现象会消失,但半数以上多动症儿童的一些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可持续长久,青年时可表现为学业荒废,社会适应不良,情感幼稚,互相斗殴;成年时出现焦虑,自尊性差,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紧张,缺乏成就,社会经济状况不良,故必须进行治疗,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症状

注意力不集中 情绪起伏大 学习困难 易激动 不断眨眼 行为及情绪异常 品行障碍

一、详尽采集多动症的病史,家族中有无类似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病史,患儿的母孕期情况及幼儿期生长发育的疾病史。

二、临床特点:

1、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著,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2、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3、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4、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病程,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三、鉴别诊断:

需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副反应等相鉴别。

因到目前为止,尚无明确的病理变化作为诊断依据,所以目前仍主要是以患儿的家长和老师提供的病史,临床表现特征,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为主要依据:

1、症状标准:与同龄的大多数儿童相比下列症状更常见,需具备下列行为中的八条。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在坐位上不停扭动,(年长儿或少年仅限於主观感到坐位不安)。

(2)要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坐。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轮换上场。

(5)常常别人问话未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不是由于违抗行为或未能理解所致),如不做完家务事。

(7)在作业或游戏中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以安静地玩。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扰乱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她说话时常常听非听。

(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要用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

(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不是为了寻求刺激)。

2、病程标准:通常于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3、排除标准:不是由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和药物付反应等引起。

4、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症状符合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仅有微小的或没有学校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2)中等:症状和损害在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超过诊断标准所需症状很多,有明显广泛的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的社会功能的损害。

检查

本症患儿体格检查大多数正常,神经系统检查 可见精细动作不协调,快速轮替动作 笨拙,共济运动不协调,病理联带运动等软体征,部分患儿脑电图及脑诱发电位异常,但均无特异性诊断意义。

诊断鉴别

鉴别标准有六项主要情况出现类似多动症的症状。

1、精神发育迟滞 。

2、孤独障碍。

3、抑郁症 。

4、慢性社会环境问题引起。

5、抽动秽语综合征 或多种抽动综合征 。

6、其它行为障碍。

治疗

就诊科室:小儿精神科 儿科学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3年

治愈率:70%

常用药品: 静灵口服液 多动宁胶囊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1000元)

1、认知行为治疗:

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2、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

护理

小儿多动症需要加强护理,家长们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特征来进行合理的安排,总之就是要提高患儿的记忆能力,让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需要进行相关的锻炼,听音乐的方法也是非常好的。

饮食保健

小儿多动症患者饮食宜忌

食富含铁的食物。如适当进食红肉和动物肝脏,以增加铁和其他营养素的摄入。

不吃含水杨酸盐类多的食物。有些食物,如番茄、苹果、橘子和杏子等含甲基水杨酸盐类较多,就不要给多动症患儿吃。

限用某些调味品。科学家研究发现,限制患儿食用胡椒油等调油等调味品和酒石黄等食用色素后,大多数患儿电脑的多动症状消失。恢复吃含这些色素食品和调品后,小儿的多动症状又重新出现。因此家长要注意不要在患儿的饮食中加胡椒油等调味品和用酒石黄着色的食物等。

 

1.宜食富含铁的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鸡蛋

芝麻

莲子

葵花子仁

1、忌食含铅量高的食物; 2、忌食含水杨酸盐类较多的食物; 3. 忌用食品添加剂和人工色素; 4. 忌食含酷氨酸多的食品。

海螺

油条

大蒜

咖啡

1.宜食富含铁的食物; 2.宜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

小白菜猪肉饺

人参莲子粥

炖五香牛肉

猪肝菠菜粥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