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性软骨肉瘤

骨膜性软骨肉瘤

骨膜性软骨肉瘤是较少见的一种亚型,将其分为一类是因其有独特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并且也因为其预后比中心性软骨肉瘤好。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5%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皮肤软骨瘤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骨科 骨肿瘤科 骨外科 肿瘤科

治疗方式: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0.02%

常用药品: 转移因子注射液 顺铂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0——50000元)

温馨提示

无特殊有效预防措施,可在饮食方面做些调整: 每天饮食中包括多种蔬菜和是水果。

病因

病因:

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白,有学者认为可能与遗传,外伤,营养等因素有关。

预防

无特殊有效预防措施,可在饮食方面做些调整:

1. 维持理想的体重。

2. 摄入多种食物。

3. 每天饮食中包括多种蔬菜和是水果。

4. 摄取更多的高纤维食物(如全谷麦片,豆类,蔬菜,水果)。

5. 减少脂肪总摄入量。

6. 限制酒精类饮料的摄取。

7.限制腌制,熏制,及含亚硝酸盐类食品的摄入。

并发症

皮肤软骨瘤

压迫神经,血管,后期出现功能障碍,淋巴管,血道转移。

症状

髋外侧肿胀压痛 下肢肿胀和乏力 上肢突然出现肿胀酸痛 骨痛 软组织肿胀

性别和年龄与中心性软骨肉瘤相似,位于长骨的干骺端或骨干的一端,好发于股骨,胫骨和肱骨,几乎不发生于短骨或扁平骨, 症状主要为肿胀,伴轻度疼痛或无疼痛。

检查

X线检查 表现为球形肿块,有时表面凹凸不平,位于皮质骨的表面,可能为骨膜或骨膜外起源,与皮质旁骨肉瘤相似,当骨膜性软骨肉瘤位于股骨远端时,常位于骨的后方并向腘窝发展, 骨膜性软骨肉瘤表现为软骨性肿物,有时在X线片上不显影,只能通过CT或MRI检查来明确界线,肿瘤中常有颗粒状,点状和环状的钙化,偶尔有模糊的束状骨化影,肿瘤下方的皮质骨有时是完整的,有时表面被侵蚀,皮质骨的侵蚀可模糊不清,但常为蝶形的压迹,边界清楚而厚,肿瘤周围可有骨膜反应,产生三角形的骨化,部分包绕肿瘤基底。

诊断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鉴别诊断

需同骨膜性软骨瘤 鉴别,在影像上,骨膜性软骨肉瘤 较膨胀,侵蚀皮质骨,不侵入髓腔,但最重要的鉴别是组织学的鉴别,应当注意,骨膜性软骨瘤 中的轻度异形性代表良性病变,不代表恶性病变,特别是在儿童期更是如此,所以,Ⅰ级骨膜性软骨肉瘤的诊断可能是错误的,骨膜性软骨肉瘤还需同皮质旁骨肉瘤鉴别,皮质旁骨肉瘤侵犯骨干,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垂直于皮质骨的针刺状不透X影像,在组织学上虽有大量的软骨母细胞,但可见肿瘤性成骨。

 

治疗

就诊科室:骨科 骨肿瘤科 骨外科 肿瘤科

治疗方式: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3-6个月

治愈率:0.02%

常用药品: 转移因子注射液 顺铂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30000——50000元)

在组织学相同的情况下,骨膜性软骨肉瘤恶性度比中心性软骨肉瘤低,可行广泛性切除而治愈,常采用保肢疗法,很少或不发生转移。

护理

1 疼痛护理

痛觉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射机制 [4] 。疼痛能影响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此肿瘤病人的疼痛十分强烈,影响日常生活、休息。根据患者的情况,我们把减轻疼痛放在护理的首位,主要给予口服药物止痛。同时,与患者加强交流,准确判断病人的疼痛程度及疼痛规律,教给病人对疼痛的评估方法,用药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缓解疼痛,病人的休息得到保证。

2 心理护理

患者对疾病感到恐惧,我们主动与其交谈,强调良好的心理状况对疾病治疗的积极作用,训练病人使用放松法、分散注意力法,减轻患者对疾病的关注程度,基本能够保持稳定的心态,配合治疗。

3 化疗的护理

预先向病人讲明化疗时可能发生症状,帮助病人克服对化疗的恐惧感,能主动配合。化疗过程中,加强对穿刺部位的局部护理,观察并发症的发生和护理,此病人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常规给予止吐药物,调节病人的饮食,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无刺激易消化的食物。经常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饮食保健

摄入多种食物;每天饮食中包括多种蔬菜和是水果;摄取更多的高纤维食物(如全谷麦片、豆类、蔬菜、水果。

减少脂肪总摄入量;限制酒精类饮料的摄取;限制腌制、熏制、及含亚硝酸盐类食品的摄入。

1.宜吃钙质丰富的食物; 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鸡肝

芝麻

杏仁

桃仁

1.忌吃发物性的食物; 2.忌吃燥性大的食物; 3.忌吃强温补性的食物。

啤酒

白酒

腐竹

白扁豆

1.宜吃钙质丰富的食物; 2.宜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