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指病变范围仅在下肢浅静脉,因其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影响血液回流,引起静脉延长、弯曲、扩张,大多发生在大隐静脉,少数合并小隐静脉曲张或单独发生在小隐静脉。病变的浅静脉表现为伸长,扩张和蜿蜒屈曲,多发生于持久从事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的人群。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4%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血栓性静脉炎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羟苯磺酸钙片 迈之灵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温馨提示

少跷二郎腿,因为二郎腿的坐姿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

病因

静脉壁薄弱(29%):

先天性的静脉壁薄弱也是重要原因,患者常合并有周身或局限性的静脉壁缺陷,在静脉压力增加的情况下,便产生静脉的迂曲、扩张。

静脉瓣膜结构异常(28%):

多由于浅静脉第一对瓣膜(股隐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导致的浅静脉血流反流,增加下肢静脉压力引起。

其他因素(25%):

最后,长期站立、肥胖和腹腔压力等因素因可增加静脉压力均会增加静脉曲张发展发生的可能。

发病机制

静脉曲张的主要血流动力学变化发生在小腿肌肉的收缩期,由于保护血液单向流动的静脉瓣膜遭到破坏,深静脉血液逆流入浅静脉系统,在肌肉收缩期形成的深静脉压力高达20~26.7kPa,由于浅静脉周围缺乏肌肉筋膜的支持,而仅为皮下的疏松结缔组织包绕,再加上静脉壁本身薄弱,因此导致静脉的增长,变粗,出现静脉曲张。

Barnandl和Browse的研究表明,在下肢静脉曲张的色素沉着区和脂质硬化区,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增生,并且由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间孔径的增大,导致渗透活性的粒子,尤其是纤维蛋白原的大量漏出,而此时静脉的纤维蛋白溶解能力下降,于是大量的纤维蛋白在毛细管周围堆积成鞘,阻碍了毛细血管与其周围正常组织间氧气与养分的交换,于是在皮肤和皮下组织出现了营养性变化。

预防

1、站立时,不要总用两条腿一起支撑全身重量,可有所侧重,让两条腿轮换休息。可以踮起脚来,让脚后跟一起一落活动,或做小腿的踢腿运动。上述动作都能引起小腿肌肉强烈收缩,减少静脉血液积聚。

2、少跷二郎腿,因为二郎腿的坐姿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

3、中午晚上休息时将腿垫高15―20厘米,如此可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4、每晚睡觉前,要养成用热水洗脚的习惯,忌用冷水洗脚。用热水洗脚,能消除疲劳,有利睡眠,更能活血化淤。

 

并发症

血栓性静脉炎

1.血栓性静脉炎

曲张静脉内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并发非感染性炎症,有时也可因足部细菌入侵造成感染性炎症,病人腿部出现红肿,发热,静脉呈条索状,触之疼痛,应嘱病人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活动时加压治疗,并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感染治疗,局部可湿敷75%乙醇或50%硫酸镁,待炎症控制后,行手术治疗。

2.溃疡

踝上足靴区为静脉压较高的部位且有恒定的穿通静脉,皮肤营养状况差,一旦破溃会引起难愈性溃疡,常并发感染,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活动时加压治疗,抗感染治疗等,由于静脉曲张性溃疡很难自愈,因此一旦感染控制且溃疡面肉芽组织新鲜时,应适时手术,必要时可行溃疡植皮术。

3.出血

曲张静脉管壁较薄,轻微外伤可致破裂出血且较难自行停止,应抬高患肢并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可予缝扎止血,以后再作手术治疗。

症状

下肢发凉 下肢肿胀和乏力 下肢浅静脉曲张 下肢负重障碍

1、多见于从事站立的体力劳动者,久立后,患肢沉重,酸胀,麻木,困倦。

2、站立位,大隐静脉和(或)小隐静脉隆起,扩张,弯曲或蜷曲成团,卧位时消失,小腿下部可有色素沉着,脱屑,湿疹 及慢性溃疡 。

3、 发病初期,因静脉外膜感受刺激,病人多有酸胀不适和疼痛的感觉,其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 ,同时有肢体沉重感,容易疲劳 乏力 ,病人多在久立或午后感觉加重,而在平卧,肢体抬高或穿弹力袜时,则明显减轻,有时可伴有小腿肌肉痉挛现象,部分病人则无明显不适,病变后期则以静脉曲张和其引起的并发症为主,受损的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尤以小腿大隐静脉行程区域为重,病程较长者,在小腿,特别是踝部皮肤常出现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瘙痒 ,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 ,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有时可并发出血及血栓性静脉炎,值得指出的是单纯性浅静脉曲张多不伴有水肿 ,即使存在也仅位于踝部,足背部,比较轻微,如合并有严重的下肢水肿 ,则应想到其他原因,如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 形成等。

检查

应进行下肢静脉功能检查:

(1)大隐静脉瓣膜及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上1/3处扎止血带,站立后,不放松止血带,若在30秒内,见止血带以下的静脉迅速充盈,表明止血带以下有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若放松止血带后,见静脉自上而下迅速充盈,即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小隐静脉瓣膜及小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结果及意义与上述试验相似。

(3)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定位试验,仰卧,患肢抬高,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腘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让患者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若在二根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表示该处有瓣膜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

(4)深静脉通畅试验 ,若曲张静脉加重,示深静脉阻塞张静脉减轻或消失,示深静脉通畅。

对于疑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作血管超声,体积描记及静脉造影的检查,以明确深静脉的通畅程度及瓣膜的功能情况。

诊断鉴别

原发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1.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继发有下肢浅静脉曲张,但其临床表现比较重,患者久站时出现胀破性疼痛和明显肿胀 ,作下肢浅静脉测压时,站立活动后压力下降率减少,一般在30%以内,最可靠的鉴别检查方法是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后遗综合征

下肢浅静脉曲张多属该综合征的一种代偿性症状表现,病程早期,患者出现肢体均匀一致性肿胀,疼痛伴有发热,检查可见股三角区及腓肠肌有明显压痛,向背侧用力弯曲时即感腓肠肌处疼痛(Homans氏征阳性),此时下肢深静脉被血栓阻塞,形成回流障碍,Perthes试验呈阳性改变,病程后期,血栓机化后再通,静脉瓣膜遭破坏,演变成倒流性病变,患者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曲张,下肢水肿,站立时下肢皮肤发红或发绀,并有肢体沉重发胀或酸痛感及营养性变化,可继发患肢淋巴水肿 ,此时与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难于鉴别,深静脉造影则有助于明确诊断。

3.动静脉瘘

多发生在外伤尤其是贯通伤以后,偶尔亦有先天者,在动静脉瘘部位可扪及震颤及听到连续性血管杂音 ,其近端肢体增粗发热,多毛易出汗,远端肢体则发凉并可出现水肿,抬高肢体时,下肢曲张静脉内血液不易排空,静脉压明显增高,穿刺静脉时为鲜红色氧合血。

4.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Klippel-Trénaunay综合征)

本病因先天性动静脉沟通或先天性静脉畸形(深静脉受压,高度狭窄或闭塞)引起,静脉曲张较广泛,不限于大隐或小隐静脉的主干,往往在大腿外侧,后侧也有明显静脉曲张,患肢常铰健侧增粗增长,尚有大片的红褐色血管痣样变化,有人称为“葡萄酒斑”,根据以上三联征,鉴别较易。

治疗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3个月

治愈率:80%

常用药品: 羟苯磺酸钙片 迈之灵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西医治疗方法

1.弹力袜或弹力绷带压迫,适用于妊娠期、病情轻、年龄过大或全身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2.硬化剂注射

适用于手术后残留曲张静脉的治疗。常用的硬化剂有5%鲁肝油酸钠、酚甘油溶液、50%葡萄糖及20%~30%氯化钠溶液等。

3.手术治疗

凡有症状者,只要无禁忌证,均宜手术,行大隐静脉和(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主干、切除扩张属支,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

治疗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硬化剂治疗。

1.保守治疗 对于大部分病人保守治疗效果不满意,仅适用于早期轻度静脉曲张、妊娠期妇女及难以耐受手术的病人,而对于下肢静脉性溃疡者,则有一定疗效。  

 (1)一般治疗:病人适当卧床休息,避免久站,休息时抬高患肢:坐位时足高于膝,卧位时足高于心脏。

(2)加压治疗:在行走或站立时采用加压治疗可降低下肢浅静脉高压,同时可增加皮下组织间隙的张力以对抗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减轻下肢酸胀和水肿。 通常根据病变范围选用合适的弹力袜。弹力袜的压力一般为4~5.33kPa(30~40mmHg),压力梯度自下而上递减。在无弹力袜的情况下可采用弹力绷 带,但缠绑压力较难掌握。应注意的是,在同时伴有下肢缺血表现时,禁忌使用。

(3)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仅适用于减轻症状及促进溃疡愈合,对瓣膜功能及静脉曲张无作用。药物种类较多,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如七叶皂苷,改善血液流变学药物如己酮可可碱,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前列腺素E1等,但总体来说,疗效并不理想。

2.手术治疗 对于下肢浅静脉和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深静脉通畅者,可行手术治疗。手术应采取微创手段剥脱曲张静脉并消除引起下肢浅静脉高压的原因―股静脉或穿通静脉血液反流。根据病人情况,有多种术式供选择:

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

②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硬化剂注射。

③单纯曲张静脉剥脱。约有 2/3的病人术前检查发现大隐静脉有反流现象,因此目前较多提倡采用的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术。

(1)术前准备:术前嘱病人站立,用记号笔标记曲张静脉。如条件许可,可行多普勒超声标记穿通静脉。

(2)麻醉: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3)手术步骤:

①取仰卧位,患肢轻度外旋。消毒范围自脐水平至患侧足趾。自足背向上驱血,将驱血带缚于大腿中段。

②于腹股沟皮纹下方0.5~1cm处作平行切口4~5cm,此切口便于结扎大隐静脉属支。尤其是股内侧浅静脉。也可选择皮纹上方1cm处平行切口,便 于显露隐-股静脉交界点。

③切开浅筋膜,显露大隐静脉主干后结扎各属支,距隐-股静脉交界点约0.5cm切断大隐静脉,近端结扎并缝扎。术中应注意解剖层次,正确辨认大隐静脉和股静脉,如遇股静脉损伤,应及时修补。结扎大隐静脉应距股静脉0.5cm,过长可能残留属支导致复发,过短则可使股静脉狭窄。

④向远端大隐静脉内插入剥脱器至膝关节附近引出,将静脉残端缚于剥脱器头部,慢慢抽出。同法剥脱静脉主干至内踝。注意勿将静脉主干残留于皮下,以免引 起术后局部条索状硬结。

⑤对术前标记的曲张静脉作长约5mm的小切口,用纹式血管钳于皮下进行分段剥脱。对湿疹及溃疡部位,应剥脱位于其下的穿通静脉。切口应平行于皮纹并充分利用以减少切口数量,达到美观效果。如有特制的小钩,切口可缩小至1~2mm。剥脱曲张静脉时,应尽量避开伴行的隐神经,避免术后小腿及足内侧的感觉障 碍。  

⑥缝合腹股沟切口,小切口用无菌纱布覆盖。弹力绷带自足背向上加压包扎至腹股沟。

(4)术后处理:术后鼓励病人尽早活动,一般术后第2天可下床行走,第7天拆线。术后穿弹力袜2~4周。

(5)术后并发症:

①切口出血及血肿形成:多由大隐静脉近端的结扎线脱落或弹力绷带加压不够所致。必要时再次手术,寻找断端,重新结扎。

②股静脉损伤: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造成肢体肿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股部手术切口切勿过深,正确识别大隐静脉,手法轻柔准确,以免将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撕裂。结扎大隐静脉应距股静脉0.3~0.5cm,过短则易结扎部分股静脉造成股静脉狭窄,如损伤股静脉,则应及时修补。

③隐神经损伤:隐神经出内收肌管后与大隐静脉伴随下行,因此剥脱该部位的曲张静脉时,动作必须轻柔,准确,仔细,一旦损伤,可造成小腿及足内侧的感觉障碍。

(6)防止静脉曲张复发术中应注意事项:

①仔细辨认大隐静脉主干及其属支,避免将扩张属支误认为大隐静脉结扎。

②大隐静脉残端切勿保留过长,应为0.3~0.5cm,以免血液经属支逆流而导致复发。

③术中应分离找到所有大隐静脉分支,以免遗漏。偶有股外侧静脉直接汇入股静脉者,其上段位于筋膜之下,术中难以发现,如遗漏可使术后复发。

④术前仔细检查,将瓣膜关闭不全的交通支一一标出,术中予以仔细结扎,切断。

3.硬化剂治疗

下肢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治疗于1864年出现,起初使用的多为促凝血药物,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使用破坏内皮细胞的硬化剂。硬化剂治疗适用于浅静脉主干无明显反流或反流已得到纠正的静脉曲张,适应证包括:

①毛细血管扩张症。

②网状静脉曲张。

③孤立的静脉曲张。

④术后残留和复发的静脉曲张。

⑤难以耐受手术者。 治疗的原理是向曲张的静脉内注入硬化剂后加压包扎,使静脉壁发生炎性反应相互粘连而闭塞。

目前使用较多的硬化剂有鱼肝油酸钠、十四烷基硫酸钠和高渗盐水等,可使内皮细胞破坏并发生继发性纤维化。治疗时病人先取站立位或斜卧位使静脉充盈, 细 针穿刺静脉后改平卧位,患肢45°抬高以利排空静脉。对直径为3~8mm的曲张静脉,可选用5%鱼肝油酸钠、0.5%~1.0%十四烷基硫酸钠或 23.4%高渗盐水,对毛细血管扩张症和网状静脉曲张则浓度减半。每处注入0.5~1ml硬化剂并观察有无疼痛或烧灼感等硬化剂外渗表现,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注射。每处注射完毕1min后,局部用纱布垫压迫。随后用弹力绷带自足背向上加压包扎至最高注射点上方10cm,并可加穿弹力袜。术后即应鼓励病人 主动活动,避免持久站立。加压包扎时间争议较多,从1周至6周不等。从组织学角度讲,中度曲张静脉需12天才能达到纤维化闭塞。

硬化剂治疗复发率较高,常需反复注射,而且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如硬化剂过敏反应、血栓性静脉炎、色素沉着以及硬化剂外渗导致皮下脂肪坏死和难愈性溃疡等,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术后需注意

(1)劳动或活动时穿弹力袜或使用弹力绷带包扎,防止外伤。

(2)劳动或活动1小时后应将患肢抬高片刻,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曲张静脉内压力,防止破裂出血。

(3)术后需卧床7-10天,患肢抬高略超过心脏水平。

(4)切口渗血严重者加盖敷料、局部加压包扎。

(5)术后24小时制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次日逐渐放松,同时进行足、趾活动。

(6)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

(7)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止血药,并观察其效果。

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中医治疗方法

(1) 脉络寒凝证

由于寒邪侵袭,寒凝血瘀,经络阻滞,阳气不能畅达所致。

护理要求:

①熏洗患肢:用中药煎剂熏洗以达到温经通脉散寒之功效。护士要给予正确指导:中药包煎水,先熏小腿部,待温度适宜(40℃左右)将患肢浸入药液中泡洗,每日熏洗2次,每次熏洗20分钟左右。

②配合针刺:针刺足三里、血海、解溪等穴,留针15~20分钟。有理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2)脉络血瘀证

由于长期寒凝络脉,脉络闭塞,夜间疼痛加剧,间歇性跛行距离缩短,皮肤呈暗紫色,或见紫褐斑,指(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肌肉萎 缩。大中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紧或沉涩。

护理要求:

①熏洗患肢:同脉络寒凝证护理要求之①。

②配合针刺:同脉络寒凝证护理要求之②

③注意患肢的体位:此期患肢疼痛加重,影响睡眠,患者往往抱膝而坐,捏压患肢,以期转移疼痛,致使血流受阻,症状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疼痛时不能挤压患肢,应保持患肢舒展,使血流畅通。

 (3)脉络血瘀化热证

由于长久气滞血瘀,久郁化热,除患肢酸胀、麻木加重外,又出现烧灼疼痛,遇热痛甚,遇冷痛缓,夜间痛剧。皮肤呈暗紫色,干燥,脱屑,光薄或皲裂,指 (趾)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汗毛稀少或脱落,肌肉萎缩,大中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质暗红或绛,苔黄,脉沉涩或细涩。

护理要求:

①此期不宜过多地行走,忌用熏洗药及肢体针刺止痛,可用耳针止痛,用耳针压丸法,取神门、交感、心、下肢(单耳),4~5天后二耳交换。

②嘱患者穿着宽松鞋袜,防止磨破患肢,因此期患肢营养障碍,轻微擦伤也不易愈合。

③保持患肢指(趾)清洁,注意洗肢时宜用温水(40℃以下)水温过高可使局部溃破,或疼痛加剧。

④注意患肢体位,同脉络血瘀证护理要求之③。

(4)脉络毒热血瘀证

由于寒凝郁久,化热炽盛,足部紫黑溃破,脓水恶臭,腐肉不脱,疼痛难忍,夜间疼痛甚。腐肉很快蔓延至小腿或小腿以下,范围逐渐增大,并深至筋骨。严重 者可伴发热,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局部检查呈营养障碍表现。舌质红绛工有裂纹,苔黄燥或黄腻,脉弦细或滑数。

护理要求

①情志护理:此期疼痛加剧,彻夜不眠,痛苦难忍,患者抱膝而坐,并以抽烟来度过长夜。护理人员要耐心安慰病人,并讲解抱膝而坐和抽烟对本病的害处,保持肢体舒展。此期更需忌烟,并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需要截肢的患者,要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工作,减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②创而护理:保持创面清洁,原则上不用刺激性或腐蚀性药物,如九一丹、五五丹等。

③耳针止痛:可用耳针压丸法止痛,取单耳的神门、交感、心、下肢,4~5天后二耳交换。

护理

1、游泳是防治静脉曲张的最佳运动方式之一,因为此时肌体压力得到减轻,而水的压力则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

2、坚持穿医用的高弹力袜,可以减轻和缓解症状,有助于延缓静脉曲张的发展进程。

3、腿部按摩,两手分别放在小腿两侧,由踝部向膝关节,揉搓小腿肌肉,帮助静脉血回流。

饮食保健

患者饮食宜忌

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可选食山楂、油菜、赤豆等活血之品,还可选食牛肉羊肉鸡肉等温性食物,以温通经络。

膳食以低脂肪、低热量为宜,可吃易消化的营养品,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粗粮、豆类、鲜鱼,适量食用瘦肉、脱脂奶、鸡蛋白等,尤以绿菜、海带、海蛰、紫菜、簟菇、木耳、洋头、大蒜等,对本病益。

中医学认为膏梁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易损伤,使之运化失常,加速病情发展。因此忌食如辣椒、胡椒、酒类、肥肉、动物油、动物内脏、奶油、巧克力等。

食疗方:(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

金橘根煲猪肚:金橘根30克,猪肚100-150克(洗净切块),加水4碗煲至1碗半,以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肉。适用于肝气郁滞型精索静脉曲张

升麻芝麻茴香煲猪大肠:升麻10克,黑芝麻60克,小茴香10克,猪大肠一段(约30厘米,洗净)。入上三药于猪大肠内,两头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去小茴香、升麻及芝麻,调味后饮汤吃猪大肠。有便秘者,可连黑芝麻食用。适用于气虚血滞型精索静脉曲张

参芪双核粥:黄芪20克,党参30克,荔枝核15克,芒果核15克,粳米50克,煮粥食。适用气虚血滞型精索静脉曲张。

橘核益母草乌豆糖水:橘核15克,益母草30克,乌豆60克,加水3碗煎至l碗,加红糖适量调味服食。适用于瘀阻脉络型精索静脉曲张。

黄芪桃仁小茴煲墨鱼:黄芪20克,桃仁10克,小茴香6克,墨鱼1条(约250克,洗净切块,连骨),加水煲汤,调味饮汤食墨鱼。适用于瘀阻脉络型精索静脉曲张。

1.宜吃胶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利尿的食物; 3.宜吃降低血脂的食物。

鹿肉

鸭肝

南瓜子仁

栗子(熟)

1.忌吃增加血液粘稠度的食物; 2.忌吃油腻的食物。

白扁豆

鲮鱼罐头

猪油(板油)

猪小排(猪肋排)

1.宜吃胶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2.宜吃利尿的食物; 3.宜吃降低血脂的食物。

乌龟肉煲猪肚

红烧猪大肠

升麻芝麻炖猪大肠

参芪粥

五丝白菜卷

白菜烧虾段

香菇扒小白菜

淡菜板豆腐白菜汤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