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

听神经鞘瘤起源于听神经鞘,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鞘瘤,占颅内肿瘤的7.79%~10.64%,占颅内神经鞘瘤的93.1%,占桥小脑角肿瘤的72.2%,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20岁以下者少见,女略多于男。肿瘤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段,少数发生于该神经的耳蜗部,随着肿瘤生长变大,压迫脑桥外侧面和小脑前缘,充满于小脑脑桥角凹内,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如伴神经纤维瘤病时,则正相反。本瘤属良性病变,即使多次复发亦不发生恶变和转移,如能切除,常能获得永久治愈。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1%-2%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脑脊液漏  脑积水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外科 五官科 头颈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30%

常用药品: 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 顺铂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温馨提示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食及新鲜蔬菜汁或果汁。

病因

病因(64%):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神经鞘瘤(单或双侧)的发生与NF2基因失活有关,NF2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定位于22号染色体长臂1区2带2亚带(22q12.2),NF1基因也是肿瘤抑制基因,定位19q11.2。

发病机制(25%):

听神经鞘瘤引起小脑脑桥角症候群,症状可轻可重,这主要与肿瘤的起始部位,生长速度,发展方向,肿瘤大小,血供情况及有否囊性变等因素有关,肿瘤初起时,其前庭部分最先受损,因而在早期,都有一侧前庭功能的丧失或减退及耳蜗神经的刺激或部分麻痹现象,随着肿瘤的生长,其前极可以触及三叉神经的感觉根而引起同侧面部疼痛,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或丧失,舌尖及舌的一侧感觉减退,如果三叉神经的运动根亦受影响则可出现同侧咀嚼肌无力,张口下颌偏向患侧,咀嚼肌及颞肌的萎缩等。

预防

一级预防是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癌因素对人体产生的致癌作用,降低发病率。如平时应注意参加体育锻炼,改变自身的低落情绪,保持旺盛的精力,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癌从口入;不吃霉变腐败,烧焦的食物以及熏、烤、腌、泡的食物,或不饮用贮存较长时间的水,不吸烟、不酗酒,科学搭配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有营养的多种食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注意保护环境、避免和减少对大气、饮食、饮水的污染,可以防止物理、化学和寄生虫、病毒等致癌因子对人体的侵害,有效地防止癌症的发生。

二级预防是利用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来减少癌症病人的死亡。在平时生活中除加强体育锻炼还应注意身体的一些不适变化和定期体检。如拍照胸片、支气管镜检查可以发现早期肺癌;做B型超声波扫描、甲胎蛋白测定,可揭示肝癌;做常规阴道细胞学检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癌;食道拉网检查、纤维食道镜、胃镜、肠镜检查,可早期发现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等。因此,一旦发现身体患癌症之后,一定到肿瘤专科医院去诊断和治疗,树立战胜癌症的信心,积极配合,癌症是可以治愈的。

三级预防是在治疗癌症时,设法预防癌症复发和转移,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目前肿瘤专科医院都具备了一套综合治疗的优势,针对不同的肿瘤疾病,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中医、免疫等治疗手段。相信只要注意学习,掌握常用而基本的肿瘤防治知识,人人都可以尽早捕捉某些癌症的征象和表现,以便及时就诊,协助医生作到及时诊断、及时治疗。

并发症

脑脊液漏 脑积水

1.听力损害

尽管已经应用多种技术和监测方法来提高听力的保存率,由于听神经对术中的损害比面神经敏感,手术时容易造成损害,影响听力,肿瘤体积的大小,肿瘤是否向外侵犯内听道以及内听道有无扩大均可影响手术后的听力情况。

2.面神经损害

由于听神经鞘瘤 生长缓慢,所以直到面神经纤维脱髓鞘超过50%或出现轴索变性,才会出现明显的功能失常的临床征象,因此,面神经功能受损代表严重受压,预示恢复不完全,肿瘤的大小,面神经是否与肿瘤粘连以及肿瘤是否长入面神经,可影响预后,手术中锐性分离,避免牵拉和电凝,可使面神经的损伤减少的最小程度。

3.脑脊液漏

是听神经鞘瘤手术常见并发症,据报道发生率为16%,大多发生的术后1周,脑脊液漏有诱发脑膜炎 的潜在可能,脑脊液漏的发生是由于蛛网膜下腔与颞岩骨或乳突间存在交通或瘘管。

4.脑积水

手后中脑,脑桥或延髓的水肿 可能导致脑积水,通常伴有脑室或蛛网膜下腔的阻塞,脑实质内血肿,后颅窝血肿或出血破入第四脑室也可诱发脑积水。

5.脑膜炎

2%~10%经枕下入路的听神经瘤 手术患者发生脑膜炎,以无菌性脑膜炎多见,主要为血液,骨粉或其他手术产生的物质污染蛛网膜下腔所致,细菌性脑膜炎通常与脑脊液漏有关。

6.对其他脑神经的损害

枕下入路切除听神经瘤 时,所有后颅窝的脑神经(Ⅴ~Ⅶ)均有可能因血管性,炎症性或机械性操作而引起术后暂时或永久性损害,显微外科技术,尤其是避免牵拉,吸引和热损伤可减少对这些神经的损害。

症状

听力下降 耳鸣 恶心 听力减退 感觉障碍 头晕 耳前庭功能受损 耳聋 颅内压增高 神经性耳聋

听神经鞘瘤的病期较长,症状存在的时间可数月至数年不等,一般持续3~5年,大部分病人就诊时主要症状是听神经鞘瘤本身的症状,包括头晕 ,耳鸣 及听力下降 ,此三者可同时或两者同时或先后出现,耳鸣为高音调,似蝉鸣或汽笛声,并为连续性,常伴有听力减退 ,耳聋 更为重要,根据有关资料报告耳聋存在于85.2%~100%的病例中,而耳鸣仅存在于63%~66.9%的病例中,由于病人头晕症状较轻,也不伴有恶心 呕吐,因此,常不为病人及医生所注意,耳聋则是客观的体征,可以进行检测,如果单侧耳聋不伴有耳鸣常不能为病人所察觉,听电话时偶尔发现听力下降,或直至到完全耳聋或出现其他相关的神经症状时才引起注意而就医,病程的长短反映了肿瘤的生长速度,发生的位置以及是否有囊性变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与肿瘤的发展程度有关,有作者报告头晕发生率与肿瘤的扩展程度呈线性负相关,患者肿瘤越小头 晕发生率越高,肿瘤处于T1期时头晕发生率为86%,T2和T3期为65%~66%,T4期为51%,头晕症状持续时间与肿瘤的大小呈线性负相关,听神经鞘瘤越大,头晕症状持续的时间越短。

1.首发症状,神经的颅内段可分为两部分,即内侧部分和外侧部分,位于内听道内者称为外侧部,自脑干发生处至内耳孔处称为内侧部,两部分相接处大致是神经胶质髓鞘和Schwann细胞髓鞘分界带,由于肿瘤大部分发生在外侧部,大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进行性单侧听力减退伴以耳鸣,眩晕,约占70%左右,并且此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一般3~5年,当肿瘤起源于听神经近端,由于内侧部肿瘤没有骨壁的限制,早期不会对听神经造成影响,其首发症状并非听力障碍,而是以头痛 ,恶心呕吐,视力障碍 为首发症状,少数老年患者可出现精神方面改变,表现为精神萎靡 不振,意识淡漠,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 ,可能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 及颅内压增高 有关。

2.继发症状,体征 听神经鞘瘤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其临床症状并不完全一样,症状可轻可重,这主要与肿瘤起始部位,生长速度,发展方向,肿瘤大小,血供情况以及是否囊变等诸多因素有关。

(1)听力表现:听神经鞘瘤最常见及最典型的表现为单侧或一侧更为严重的感音性耳聋,又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 ,一般认为进行性单侧听力减退伴以耳鸣是听神经鞘瘤最早,最突出的主诉,此种听力障碍具有以下特点:

①高音频率听力首先受到影响,然后渐向中低音扩展,造成斜坡向高音的听力障碍曲线,最后普遍下降。

②语言审别率低于正常,并常与低音听力不相称,即纯音听力尚在正常范围或仅轻度减退,而语言审别率明显下降。

③气导仍大于骨导,但均缩短,骨导/气导的比例不变。

④听力下降呈进行性,但有10%的病人表现为突聋,或在听力下降的过程中发生突然改变。

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可能是肿瘤压迫内听道内血管引起耳蜗缺血所致,因此对所有突发性耳聋患者也应警惕有听神经鞘瘤存在的可能。

(2)前庭症状:前庭神经的功能是反射性调节机体平衡,包括头部,眼球,躯体,肢体,调节机体对于各种加速度的反应,前庭神经受损 最常见的症状为眩晕及眼球震颤 ,眩晕是病人感觉外境或自身在旋转或移动的一种感觉,虽然以眩晕为首发症状者发生率较高,但真正因眩晕而就诊者就明显少于首发症状者,有作者报告因前庭神经症状就诊者仅占10%,而在追问病史中有65%的病例有前庭神经受累表现,有的发生于数年之前,眩晕经常出现于静止状态下但也有些患者在改变体位如弯腰,坐起或转动头部时诱发或加重,经服用镇静药物部分病人症状可以缓解,眩晕可伴恶心,呕吐,其表现有时类似于梅尼埃病,国外研究报告30%有真性旋转性眩晕 ,其中很多病人长期急性迷路衰竭发作,持续几天或更长时间,被诊断为迷路炎或前庭神经元炎,眼球震颤多为水平性或水平旋转性,眼震慢相方向与肢体偏斜方向一致,当脑干受推挤严重时,可损伤前庭中枢出现前庭中枢性眼震,眼球震颤持续时间长,节律粗大,眼震慢相方向可与肢体偏斜不一致。

(3)三叉神经症状:三叉神经功能障碍是第3个最常见的脑神经症状,三叉神经在脑干表面位于脑桥中部的腹外侧面,由大的感觉根和小的运动根组成,位于小脑幕附着缘之下,向前外行走,越过岩骨骨嵴后进入Meckel腔,与半月节相连,当听神经鞘瘤向前上方发展时可波及三叉神经,将三叉神经挤压在肿瘤的上极与脑桥和中脑之间,产生三叉神经损害症状,一组1000例听神经鞘瘤中有三叉神经受累症状者占9%,三叉神经症状有以下几方面:

①大多数病人以面部麻木 为主要症状出现,临床检查时发现患者面部麻木者较主观感觉者明显增多,说明部分患者早已有感觉减退症状,但未引起注意。

②部分病人表现为三叉神经痛 。

③可伴有咀嚼肌萎缩,一般来说,三叉神经运动支的受损发生较少,而且出现较晚,可能运动神经纤维对压迫较感觉纤维更有耐受性有关,检查病人可见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病侧颞肌和咬肌收缩无力 并萎缩。

④孤立的三叉神经1支受影响比较少见,多半是2支或3支同时受影响,三叉神经受累症状持续时间与肿瘤大小呈线性正相关,一般平均持续时间为1.3年,若三叉神经症状中以1,2支为主,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但往往不被患者所注意,对于有一侧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同时存在一侧听神经症状和体征,可视为早期听神经鞘瘤的表现,双侧角膜反射受损与颅内压增高以及肿瘤压迫脑干移位有关,患者往往病变侧更为明显。

(4)面神经表现:听神经鞘瘤患者早期很少出现面神经麻痹 症状和体征,国外研究报告听神经鞘瘤患者6%有面神经症状,面神经损害体征出现较晚,其程度亦较轻,可能为运动神经纤维对外来压力有较大的耐受性之故,因此,听神经鞘瘤引起长期面瘫罕见且多为非典型性的,因为面神经50%的神经纤维即能维持正常的功能,查体时应认真仔细,以免遗漏,另外尚有听神经鞘瘤以反复发作的半侧面肌痉挛为表现者,也有听神经鞘瘤仅有面瘫表现而误诊为Bell面瘫的报告。

(5)颅内压增高症状:颅内压增高是听神经鞘瘤常见的临床特征之一,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的早晚及程度受肿瘤大小,生长速度,生长部位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肿瘤体积越大,颅内压增高症状越明显,但内侧型肿瘤,因肿瘤靠近中线部位,虽然肿瘤体积不大,早期脑脊液循环受到影响,产生梗阻性脑积水 ,颅内压增高症状可在疾病的早期出现且较显著,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是:

①肿瘤向内生长过程中造成脑桥延髓的移位,压迫了导水管下段及第Ⅳ脑室。

②某些肿瘤向小脑幕孔方向生长,部分肿瘤伸入幕孔内压迫导水管。

③颅后窝侧池及环池下部受肿瘤压迫而闭塞,影响脑脊液循环。

④肿瘤生长过程中,由于蛛网膜的折叠,在肿瘤的周围形成蛛网膜囊肿 ,占据颅腔内一定体积。

⑤肿瘤导致枕骨大孔疝,使颅内压急剧增高造成危象。

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头痛最多见,严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常常出现视力下降,头痛症状多位于额枕部或双颞部,单侧枕部疼痛 似有定位意义,部分病人尚不能明确疼痛的部位,头痛的原因除颅内压增高使脑膜血管和神经受刺激与牵扯所致外,另有其他原因所致,故头痛可在早期出现,头痛可为持续性疼痛 ,也可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常常早上头痛更重,间歇期可以正常,单纯头痛的患者病程可持续数年以上,如头痛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时,则表示病程较短,颅内压增高使视神经受压,眼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视盘水肿 ,严重颅内压增高者可发生眼底视网膜出血 ,颅内压增高持续时间较长时,可引起视神经继发性萎缩,眼底检查时,可见视盘变淡,边缘不清,病人通常视力减退或黑矇,甚至有部分病人失明,通常两侧均受影响,个别病人因颅内压增高进展较快,而出现突然昏迷 ,双侧瞳孔缩小,以后散大,很快出现呼吸障碍,表现为呼吸慢,不规则或出现呼吸暂停等枕骨大孔疝综合征,因此有作者认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出现表示病人已进入中期或晚期阶段,对于内侧型听神经鞘瘤患者,因缺乏小脑脑桥角部症状和体征,仅仅表现早期颅内压增高症状,与颅后窝肿瘤如小脑半球肿瘤及中线部肿瘤难以鉴别,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因此,应借助神经耳科检查及神经放射检查加以确定诊断。

 

检查

1.神经耳科检查

由于病人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 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Bekesy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 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神经病变,音衰退阈试验如果音调消退超过30dB为听神经障碍,短增强敏感试验积分在60%~100%为耳蜗病变,双耳交替音量平衡试验有增补现象的属耳蜗病变,无增补现象的属中耳或听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能检查:听神经鞘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神经鞘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从前庭核发出的纤维经脑桥交叉至对侧时位于较浅部,容易受大型小脑脑桥角肿瘤的压迫,健侧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可以受损。

2.神经放射学诊断

(1)X线平片:主要变化为骨质吸收致内听道扩大,岩骨断层片异常的指标:一侧内听道宽度较对侧大2mm以上,内听道后壁缩距3mm以上,内听道内侧端凹缘骨质轮廓消失或模糊不清,在筛极水平镰状嵴移位至内听道高度的中点以下。

(2)脑血管造影 :所见病变的特征是:基底动脉向斜坡靠拢,小脑前中央静脉向后移,桥,中脑前静脉向斜坡靠拢,脉络点向后移,病变较大时还可见小脑前下动脉被来自内听道的肿块推移,基底动脉及桥,中脑前静脉均向后移,基底动脉可移向对侧,肿瘤着色。

(3)CT及MRI检查:目前听神经鞘瘤诊断的金标准是Gd-DTDA增强的MRI,特别是当肿瘤很小(<1cm)或在内听道内,CT扫描阴性又高度怀疑肿瘤存在时,应该进行GD-DTPA增强的MRI。

CT与MRI两种检查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如CT发现有病侧内听道扩大时,增强CT可发现肿瘤,对于估计中颅窝入路时颞骨的气化程度及高颈静脉球与后半规管及底的距离有帮助,如果病人已作了CT,而肿瘤较大,MRI可提供对脑干压迫的范围,Ⅳ脑室是否通畅,脑积水是否存在的情况,对可疑听神经鞘瘤或CT检查 难于确定时,全序列的MRI可做出鉴别诊断,但也要注意Gd-DTPA的可能假阳性,这与内听道内神经的炎症或蛛网膜炎有关,任何小的,接近底部的增强病变应该在六月后作MRI复查以评估其生长情况。

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或脑干电反应听力测定

为一种无创伤性电生理检查,阳性所见为V波延迟或缺失,约95%以上的听神经鞘瘤有此表现,现已广泛用于本瘤的早期诊断。

诊断鉴别

诊断

1.典型的神经鞘瘤具有以下特点

(1)早期症状多由听神经的前庭神经及耳蜗神经损害开始,表现为眩晕,进行性单侧听力减退伴以耳鸣,首发症状多为耳鸣及耳聋,耳鸣往往持续时间较短,而耳聋症状发展缓慢,可持续数年或十数年,大多数不被患者所注意。

(2)肿瘤邻近脑神经损害表现,一般以三叉神经及面神经损害多见,表现为患侧周围性面瘫,或患侧面部麻木,咬肌无力或萎缩。

(3)出现走路不稳,动作不协调等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或一侧锥体征表现。

(4)头痛,恶心呕吐,视盘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以及吞咽困难,饮水呛咳 ,声音嘶哑等后组脑神经损害表现。

根据病人典型的病情演变过程及具体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最好能在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受损的“耳科”阶段或肿瘤局限在内听道时就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以便能够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手术危险性,使面神经,听神经功能得以最大可能的保留。

2.病人早期具有以下症状者应考虑有听神经鞘瘤之可能。

(1)间歇性发作或进行性加重的耳鸣。

(2)听力呈现进行性减退或突然耳聋。

(3)头晕或体位改变时出现一时性不平稳感觉。

(4)外耳道深部或乳突深部间歇性刺痛,“耳科”阶段的病人除有耳鸣,听力下降外常缺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病人大多数到耳科门诊就诊,医务人员应提高警惕性。

因此对于中年前后出现听力减退的病人,如无其他原因如外伤,中耳炎等,均应想到是否患有听神经鞘瘤之可能,应进行听力和前庭功能检查,以及脑干诱发电位,普通放射线检查等,必要时应行颅脑CT及磁共振检查,以便进一步明确诊断。

虽然75%~80%的病例具有典型的小脑脑桥角症状,但某些病例并非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还应该根据肿瘤的起始部位,发展方向以及 其他不同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内侧型听神经鞘瘤早期第Ⅷ脑神经症可不明显或不典型,而颅内压增高症状,一侧锥体束征及小脑性共济失调出现较早,病程进展往 往较快,相反,外侧型听神经鞘瘤往往以耳聋及耳鸣为首发症状,此症状可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继之以典型的听神经鞘瘤病情发展过程演变,管内型听神经鞘瘤与内外侧型听神经鞘瘤的不同是往往前庭及耳蜗神经损害症状比较明显,而且面神经症状出现亦较早,其他临床症状比较少见,临床上应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以便能及早地做出正确的诊断。

鉴别诊断

任何一个位于脑桥小脑角的肿瘤都可能与听神经瘤 混淆,但多数病例有其MRI的鉴别特点,听神经鞘瘤 占脑桥小脑角肿瘤的90%,其次是脑膜瘤 ,表皮样瘤,蛛网膜囊肿 ,脂肪瘤 ,面神经鞘瘤及转移瘤。

脑膜瘤在脑桥小脑角病变中占10%~15%,在CT与MRI有类似的密度和信号强度,其形态与位置常在影像学上可与听神经鞘瘤区别,脑膜瘤在岩骨后面表现为一固定的肿块,其轴心不在内听道,内听道不常被肿瘤侵犯,在15%~25%的病例有其下的骨质增生 ,此外,有25%~35%的病例有肿瘤内钙化,在Gd-DTPA的T1加权MRI上可见50%~70%有硬脑膜尾征,重要的是注重肿瘤的外形而非某一个别特征,钙化与硬脑膜尾征在听神经鞘瘤则罕有表现。

表皮样瘤占脑桥小脑角病变的10%~20%,表现为一非增强性病变并在T1加权影像上为低信号,比脑脊液信号高,在T2加权影像上成高信号,蛛网膜囊肿常与听神经鞘瘤同时出现,但间或是一个孤立的病理,这种囊肿较上皮样瘤有与脑脊液一致的信号,蛛网膜囊肿是均一的表现,而上皮样瘤有一致性细条索而成异质性特征,其次蛛网膜囊肿有使血管移位,表皮样瘤则穿入裂隙中并由神经血管结构围绕。

脂肪瘤是罕见的,据报告可在内听道内的孤立病变,或者侵犯内听道与小脑脑桥角,在T1加权影响上为典型的高信号,增强后由于其原始的高信号亦很难做出评价,在T2加权影像上,可能是等强度或低强度,在MRI引入脂肪抑制序列,使病变成低信号,易于术前诊断脂肪瘤。

转移瘤是罕见的,但在其邻近部位出现脑水肿 应引起高度怀疑。

后颅窝其他脑神经的施万细胞瘤也出现于脑桥小脑角,但其起源部位常有不同,三叉神经鞘瘤最常见,常扩展至中颅窝与颅后窝呈哑铃形,面神经鞘瘤常在膝状神经节,但当其发生在内听道或脑桥小脑角时,则难于与听神经鞘瘤区别。

治疗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外科 五官科 头颈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2-4个月

治愈率:30%

常用药品: 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 顺铂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

(一)治疗

听神经鞘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要选择。手术有三种基本入路:即枕下入路、颅中窝入路和经迷路入路。经迷路入路由于内耳破坏,无法保存听力。经颅中窝入路,首先需要处理的是内听道上壁,可以充分显露内听道内的耳蜗神经、面神经、前庭神经和内耳的供应血管,这对于耳蜗神经和迷路动脉的保护非常有利。但这种入路视野狭小,骨性标志不易识别,小脑脑桥角的解剖结构显露差。出血不易控制,颞叶牵拉明显,所以该手术入路有较大的局限性。有研究者认为此入路只适合于年龄小、肿瘤位于内听道内或肿瘤在内听道外直径不超过1cm的病例,而且术前病人有良好的听力。枕下入路是常为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主要原因解剖显露好,肿瘤与脑干和内听道的关系显示较为清楚,适合于所有不同大小的听神经肿瘤手术,加之高速电钻提供更为便利的工具来磨除内听道后壁,电生理对脑神经功能的监测技术,可望在21世纪初期降低小脑脑桥角这一危险三角的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同时还会有更高的提供面、听神经的保全技术。   

听神经鞘瘤患者的处理主要有3种方案:显微手术全切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和随访观察。年轻患者且证实肿瘤正在不断增长者,是治疗的绝对适应证;70岁及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无明显症状且系列影像学资料显示肿瘤无增大者,应定期观察并行影像学随访。在大多数国家,根据上述原则对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最常用的手术入路是经枕下入路,其次为经迷路入路。神经外科医师倾向于前者,而神经耳科医师则倾向于后者。   

(二)预后   

选择合适的患者,经枕下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的总体结果与其他手术方法大致相似。在较小听神经瘤患者,致残率几乎为零。较大听神经鞘瘤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10%和1%~2%。国外有报告,早期的181例听神经瘤手术死亡率为1.1%,而自1978年采取经枕下入路切除听神经瘤后,没有死亡病例。

护理

1、要注意病人的卧姿,尽量侧卧位。

2、听神经鞘瘤术后的病人,由于吞咽困难,常规应禁食水三天,且要注意三天后,根据病人情况由医生喂第一口水,饮食由流食逐渐改半流食。

3、由于听神经鞘瘤病人术后常出现咳嗽反射消失,而呼吸道分泌物过多不易咳出,为防止呼吸道梗塞,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4、有些病人术后会有吞咽神经麻痹,长期不能进食的病人,还应使用鼻饲法,并保持口腔清洁。

5、由于有些病人的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可出现眼睑闭合不全,可滴眼药水或涂眼膏并用无菌纱布覆盖,预防角膜溃疡、结膜炎的发生。如果结膜红肿严重,可行眼睑缝合术。

6、对于CPA术后的病人最重要的是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意识的好坏、瞳孔的变化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7、后颅凹患者术后易出现口腔溃疡,护理时应外敷口腔溃疡膜或口唇涂石蜡油。

饮食保健

龙眼肉粥

龙眼肉15克,大枣 7枚,粳米 100克,同煮成粥。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血的作用,适用于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贫血等。   

小麦粥   

浮小麦 30克,粳米 100克,大枣 10枚,同煮成粥。有养心神、补脾胃、止虚汗等作用,适用于心气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安、失眠等。

1.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鸭肝

鸡翅

腰果

松子仁

1.忌吃容易滋养细菌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牛油; 2.忌吃不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年糕、米粑、糯米饭; 3.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辣椒、花椒、生蒜。

咸鸭蛋

鹅肉

白扁豆

咸鱼

1.宜吃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