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裂

脊柱裂

脊柱裂是指由于先天性的椎管闭合不全,在脊柱的背或腹侧形成裂口,可伴或不伴有脊膜、神经成分突出的畸形,临床上此种畸形十分多见,在普查人口中占5%~29%.其中多发于第1和第2骶椎与第5腰椎处。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胚胎期成软骨中心或成骨中心发育障碍,以致双侧椎弓在后部不相融合而形成宽窄不一的裂隙。单纯骨性裂隙者称为隐性脊柱裂,最为多见;如同时伴有脊膜或脊髓膨出,则为显性脊柱裂,占1‰~2‰,后者在治疗上相当困难,且多属神经外科范畴。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02%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脑积水  脑室炎  肺炎  脑膜炎  瘫痪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3年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80000元)

温馨提示

注意预防感冒等疾病,避免随便使用药物为宜。在怀孕前三个月开始服用叶酸片的话是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情况。

病因

发病原因

胚胎期第3周时,两侧的神经襞向背侧中线融合,构成神经管,其从中部开始(相当于胸段)再向上,下两端发展,于第4周时闭合。

神经管形成后即逐渐与表皮分离,并移向深部,渐而在该管的头端形成脑泡,其余部位则发育成脊髓。

于胚胎第3个月时,由两侧的中胚叶形成脊柱成分,并呈环形包绕神经管而构成椎管,此时,如果神经管不闭合,则椎弓根也无法闭合而保持开放状态,并可发展形成脊髓脊膜膨出。

脊柱裂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凡影响受精与妊娠的各种异常因素均有可能促成此种畸形的形成。

开始时,脊髓与椎管等长,第3个月后因脊髓的生长速度慢于脊柱的生长速度而使脊髓末端的位置逐渐上升,刚出生时脊髓末端位于腰3水平,1周岁时则升至第1、2腰椎之间,此后一直停留在这一节段。

预防

脊柱裂是神经管畸形的一种,以脊膜或脊髓通过未完全闭合的脊椎疝出或暴露于外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神经管畸形是胚胎发育时神经管缺损所导致的畸形,严重者可出现骶神经受损,下肢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感染者可导致脑瘫,是不可逆的,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2.3‰-2.8‰,占世界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1/4-1/3,是发生率最高的国家,90年代后期,人类发现了先天性神经管畸形产生的原因――怀孕妇女体内缺乏名为"叶酸"的营养素,我国从90年代以后推广孕期保健,并针对神经管畸形制定在怀孕前3个月开始至孕后3个月口服叶酸的方案,并根据孕期"B"超及孕母血清与羊水中甲胎蛋白的测定,可以在孕早,中期筛查出神经管畸形,此举大大降低了神经管畸形率的发生。

并发症

脑积水 脑室炎 肺炎 脑膜炎 瘫痪

1.隐性骶骨脊柱裂的合并症是发育期导致脊髓拴系损其马尾神经。

2.脊髓脊膜膨出可合并脑积水 ,病儿的手术生存率,近来已达80~93%,损害部位越高,存活率越低,手术死亡病例的70%发生在术后头两年,死亡原因中,脑室炎 占24~45%,脑积水及分流术并发症占19~30%,肺炎 占22%,肾脏并发症占11%。

3. 脊髓裂或脊髓膨出极易引起脑膜炎 ,患儿常难以继续生存。

4.显性脊柱裂,可以并发双下肢弛缓性瘫痪 及大小便失禁。

症状

脊髓内胶质增生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椎间隙变化 窦道相 骶骨发育不良

症状

少数病人到成年后可产生遗尿、尿失禁等症状。有的刚出生的婴儿,在腰部有一膨出的囊包,壁很薄可透光,婴儿啼哭时,囊包的张力增加,如溃破则很易感染,引起脑膜炎。此型乃因脊股由脊柱裂口处膨出所致,称“脊膜膨出”,或“囊性脊柱裂”。如果椎管内的脊髓,神经组织也同时膨出,则称“脊髓脊膜膨出”,可产生两下肢无力,肌肉萎缩,小孩较晚才会走路,但步态跛行,臀部及大腿后侧皮肤感觉迟钝或麻木,足底及臀部可发生溃疡,大小便不能控制,成人则有阳痿等症状。少数病人可有一段脊髓完全暴露在裂口处,有些在表面可有薄层纤维膜盖覆。此型称“脊髓外露”,症状更为严重,且容易感染,预后极差。患有脊柱裂的病人,常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足内翻,足外翻,弓形足,先天性脑积水,脊柱侧弯等。

分型

一般将脊柱裂分为显性脊柱裂与隐性脊柱裂2种。

1.显性脊柱裂

为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疾患,视伴发脊髓组织受累程度不同而在临床上症状差异十分悬殊,其虽可见于头及鼻根部,但90%以上发生于腰骶处。

(1)脊膜膨出型:以腰部和腰骶部为多见,其病理改变主要是脊膜通过缺损的椎板向外膨出达到皮下,形成背部正中囊肿 样肿块,其内容除少数神经根组织外,主要为脑脊液充盈,因此透光试验阳性,压之有波动感,重压时出现根性症状,增加腹压或幼儿啼泣时,此囊性物张力增加,其皮肤表面色泽多正常;少数变薄,脆硬,并与硬脊膜粘连。

(2)脊膜脊髓膨出型:较前者少见,除脊膜膨出外,脊髓本身亦突至囊内,见于胸腰段以上,椎管后方骨缺损范围较大,膨出囊基底较宽,透光试验多阴性,手压之可出现脊髓症状(应避免加压性检查),多伴有下肢神经障碍症状。

(3)伴有脂肪组织的脊膜(或脊膜脊髓)膨出型:即在前两型的基础上,囊内伴有数量不等的脂肪组织,较少见。

(4)脊膜脊髓囊肿膨出型:即脊髓中央管伴有积水的脊膜脊髓膨出,此型病情严重,且临床症状较多,易因并发症而难以正常发育,易早逝。

(5)脊髓外翻型:即脊髓中央管完全裂开,呈外翻状暴露于体表,伴有大量脑脊液外溢,表面可形成肉芽面,此为最严重的类型,因多伴有下肢或全身其他畸形,且多有双下肢瘫痪 等,症状复杂,死亡率甚高。

(6)前型:指脊膜向前膨出达体腔者,临床上甚为罕见,仅从MR检查中发现。

2.隐性脊柱裂

较前者多见,因不伴有硬膜囊异常,临床上少有主诉,因此需治疗者更属少见,一般分为以下5型。

(1)单侧型:即椎板一侧与棘突融合,另一侧由于椎板发育不良而未与棘突融合,形成正中旁的纵形(或斜形)裂隙,临床上时可发现,单纯此种畸形一般不引起症状。

(2)浮棘型:即椎骨两侧椎板均发育不全,互不融合,其间形成一条较宽的缝隙,因棘突呈游离漂浮状态,故称之为“浮棘”,两侧椎板与之有纤维膜样组织相连,此型在临床上常伴有局部症状,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3)吻棘型:即一个椎节(多为第1骶椎)双侧椎板发育不良,棘突亦缺如,而上一椎节的棘突较长,以致当腰部后伸时,上一椎节棘突嵌至下一椎节后方裂隙中,似接吻状,故在临床上称“吻棘”,又称“嵌棘”,可出现局部或根性症状,对其中严重者,应行手术将上椎节棘突下方做部分或大部截除。

(4)完全脊柱裂型:指双侧椎板发育不全伴有棘突缺如者,形成一长型裂隙,此型在临床摄X线平片时常可发现,其中90%的病例并无症状。

(5)混合型:指除椎裂外尚伴有其他畸形者,其中以椎弓不连及移行脊椎等多见。

 

检查

1.X线照片显示椎管畸形,棘突及椎板缺损。

2.肿物透光试验 :如内容物为脑脊液则均匀透光,若为脊髓或脂肪则不透光。

3.相应肿块部位的脊柱计算机体层摄影 或磁共振成像示肿物与椎管通过裂口相通,内可为脑脊液或脊髓神经。

诊断鉴别

诊断

脊柱裂 诊断并不困难,但还需进一步判断属于那一种畸形,背部中央皮肤缺损且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为脊髓裂;若为囊性包块,透光试验 阳性,神经系统正常,脊柱X线片仅示脊柱后裂,提示单纯脊膜膨出。反之,则提示脊髓脊膜膨出;若囊性包块偏离中线,神经系统症状较集中于一侧,脊柱X线片示中线骨性中隔,半侧椎体,狭的椎间盘等时,提示半侧脊髓脊膜膨出。

鉴别

本畸形尚须与畸胎瘤 ,脂肪瘤 和皮样囊肿 等相鉴别,这类肿瘤扪诊较坚实,按压不能回纳,透光试验阴性,表面皮肤正常,故鉴别不难,但需注意,这类肿瘤常与脊柱裂合并存在。

治疗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1-3年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0——80000元)

对于无症状的隐性脊柱裂不需治疗。

手术适应证

(1)囊壁很薄,囊腔增大迅速,随时有可能破溃或已有破溃,但尚无感染者应尽早手术。

(2)如果囊壁较厚,包块不大,双下肢活动好,可待婴儿稍大能耐受手术时再行手术治疗。

(3)婴儿时期曾行单纯手术切除囊肿,仍有大小便和下肢功能障碍,局部皮肤尚正常者仍应争取再次手术治疗。

(4)囊壁破溃已有感染,或早期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伴有脑积水及智能严重减退为手术禁忌。

手术方法

总的手术原则为包块切除、神经松解,椎管减压并将膨出神经组织回纳入椎管,修补软组织缺损,避免神经组织遭到持久性牵扯而加重症状。

为较好的达到椎管探查和减压的目的,手术切口最好纵行设计,手术时应小心操作,防止损伤神经加重症状。手术分离时沿包块周围直达椎体缺损的骨边缘,然后向上切除椎板达正常硬脊膜,切开硬膜向下探查,根据膨出的组织小心切除无功能的瘢痕和肿瘤,必要时切断增粗拉紧的终丝,最终使脊髓及马尾神经彻底松解,严密缝合硬脊膜和各层组织。对脊膜开口不能直接缝合时,则应翻转背筋膜进行修补。包扎力求严密,并在术后及拆除缝线后2~3日内采用俯卧或侧卧位,以防大小便浸湿,污染切口。

术后如出现急性脑积水时,应行脑室分流术。对于出生时双下肢已完全瘫痪及大小便失禁,或尚伴有明显脑积水。

必须治疗的类型

囊性脊柱裂几乎均须手术治疗。如囊壁极薄或已破,须紧急或提前手术,其他病例以生后1~3个月内手术较好,以防止囊壁破裂,病变加重。如果囊壁厚,为减少手术死亡率,患儿也可年长后(1岁半后)手术。手术目的是切除膨出囊壁,松解脊髓和神经根粘连,将膨出神经组织回纳入椎管,修补软组织缺损,避免神经组织遭到持性牵扯而加重症状。对脊膜开口不能直接缝合时,则应翻转背筋膜进行修补。包扎力求严密,并在术后及拆除缝线后2~3日内采用俯卧或侧卧位,以防大小便浸湿,污染切口。

对于长期排尿失常或夜间遗尿或持续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的隐性脊柱裂,仔细检查后,应予以相应的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切除压迫神经根的纤维和脂肪组织。

对于出生时双下肢已完全瘫痪及大小便失禁,或尚伴有明显脑积水的脊髓脊膜膨出,手术后通常难以恢复正常。甚至加重症状或发生其他并发症。

早期认识此病和早期治疗是治愈该病的关键。脊柱裂合并脊髓拴系的患儿,小儿时一般没有症状,但是随着身体的发育,拴系的脊髓受到牵拉,从而出现相应的症状。研究表明,一旦出现运动功能的障碍,如肢体的无力和麻木等,只有约45%的患者恢复正常,一旦发生尿失禁,只有12%的患者恢复正常。因此一旦发现脊髓拴系,无论有无症状都要手术治疗。我们正在加大普及和宣传相关方面的临床知识,使患者家属在患儿刚刚出生时就认识到后背部的包块、血管痣、皮肤凹陷和多毛等并不是现象表面,可能存在椎管内的脊柱和脊髓先天畸形。应该早作检查,近早手术,切勿在出现明显症状后再匆忙手术,可能会后悔终生。随着现代麻醉和神经重症监护的重大进步,目前患者年龄并不是制约手术的问题。

护理

1 脑脊液漏:本组发生术后脑脊液漏2例,采用俯卧位,避免伤口受压,使引梳通畅,及时更换敷料,加强抗炎,减轻感染,严密观察并记录外漏液色、量、性状,补液以促进脑脊液生成。1例经再次修补术后治愈,1例采用保守治疗,经精心护理,脑脊液外漏逐渐减少而自愈。

2 伤口感染:术后1例发生伤口感染,及时换药,保持伤口及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作细菌培养,子敏感抗生素治疗,伤口愈合良好。

3脑膜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如出现高热、抽搐、呕吐等异常或囱门未闭者出现囱门膨出,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4功能锻炼: 术后大小便功能恢复较快。有下肢瘫痪者,术后 2.-3日起,可被动按摩肌肉,活动关节,并逐步增加活动量,须持续进行。随诊一年,患儿双下肢能活动白如,排便功能均己恢复。

饮食保健

脊柱裂的出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凡影响受精与妊娠的各种异常因素均有可能促成此种畸形的形成。故此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是需要注意好身体营养的补充情况,注意预防感冒等疾病,避免随便使用药物为宜。在怀孕前三个月开始服用叶酸片的话是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情况。

1.宜吃含有钙质丰富的食物; 2.宜吃含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宜吃含有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鸡蛋清

鸡蛋

鸭肝

葵花子仁

1.忌吃含有碳酸丰富的食物; 2.忌吃具有脱钙作用的食物; 3.忌吃酸性的食物。

啤酒

白酒

鹅肉

油豆腐

1.宜吃含有钙质丰富的食物; 2.宜吃含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宜吃含有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小麦粥

荞麦粥

红豆糯米粥

杂粮粥

蔬菜杂烩粥

羊腩萝卜丝粥

花生杏仁粥

西兰花素鸡马蹄冬菇汤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