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血肿

基底节血肿

基底节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组成锥体外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球)、屏状核以及杏仁复合体。外伤性基底节区血肿是在CT广泛应用之后才发现的特殊部位现象,据Macpherson(1986)报道其发生率占颅脑损伤的3.1%,并将之分为两型:其一为单纯性基底节血肿,其二为复合性基底节血肿。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 否

患病比例:0.01%

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脑出血

治疗常识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外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2-3个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 脑血康胶囊 脑血康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温馨提示

多吃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

病因

(一)发病原因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病、脑外伤、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出血。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根据血管病理: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VM)、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2.根据血流动力学: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他: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4.原因不明:如特发性脑出血。

此外,有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诱因:①血压波动:如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②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③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④过分疲劳:如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运动。

(二)发病机制

脑出血的发生机制

在发生机制上,实际上每一例脑出血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可能是几种综合因素所致。高血压形成脑出血的机制有许多说法,比较公认的是微动脉瘤学说。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不足以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常在合并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1)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500μm。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纹状动脉、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300μm的动脉上。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种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

(2)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μm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胞浸润,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3)脑动脉粥样硬化: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膜同时存在多样病变,包括局部脂肪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长和钙沉着。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在大块脑缺血软化区内的动脉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坏死病灶。

(4)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薄弱: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生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用力、激动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预防

1.本病为外伤性疾病,无预防措施,注意安全,避免外伤。

2.一旦发生脑外伤应尽早明确诊断,早治疗。

3.合并有其他颅内血肿,且预后较差。

并发症

脑出血

血肿可破裂引起基底节出血,出现三偏体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缺失和偏盲等)。

①壳核出血:主要是豆纹动脉外侧支破裂,通常引起较研究运动功能缺损,持续性同向性偏盲,可出现双眼向病灶对侧凝视不能,主侧半球可有失语。

②丘脑出血:由丘脑膝状体动脉和丘脑穿通动脉破裂所致,产生较明显感觉障碍,短暂的同向性偏盲;出血灶压迫皮质语言中枢可产生失语症,丘脑局灶性出血可出现独立的失语综合征,预后好;丘脑出血特点是:上下肢瘫痪均等,深感觉珍爱高突出;大量出血使中脑上视中枢受损,眼球向下偏斜,如凝视鼻尖;意识障碍多见且较重,出血波及丘脑下部或破入第三脑室则昏迷加深,瞳孔缩,出现去皮质强直等;累及丘脑底核或纹状体可见偏身舞蹈-投掷样运动;如出血量大使壳核和丘脑均受累,难以区分出血起始部位,称为基底节区出血。

③尾状核头出血:较少见,表现头痛、呕吐及轻度脑膜刺激征,无明显瘫痪,颇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可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临床常易忽略,偶因头痛在CT检查时发现。

症状

意识障碍

本病临床表现以头伤后早期出现完全偏瘫 ,而意识障碍 相对较轻为特征。

检查

早期诊断需靠CT检查 ,并应根据血肿的大小,累及范围及病情能否稳定来决定手术与否。

诊断鉴别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确诊。

与基底节区出血相鉴别,基底节区出血症状较本病要危重,且多为中老年高血压 患者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以及严重头痛 ,呕吐及意识障碍 等,常高度提示脑出血 可能,CT无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

就诊科室:神经外科 神经内科 外科 内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康复治疗 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2-3个月

治愈率:40%

常用药品: 脑血康胶囊 脑血康片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0——30000元)

若病人伤后意识有所改善,血肿小于30ml,颅内压不超过3.33kPa(25mmHg),CT无严重脑室、脑池受压、中线移位未超过10mm,未穿破脑室者,可行姑息性治疗,否则,应及早施行手术。

手术方法:

对单纯性基底节血肿可采用钻孔穿刺引流术,即在额或颞部,避开脑重要功能区钻孔或锥孔,按CT所示位置定向穿刺血肿,小心抽出其中液态部分,如有60%积血可以排出,即已达到减压目的,放入导管作为术后引流,缝合伤口。必要时可在CT监测下注入尿激酶数次以促其固态血块液化后排出。若单纯性基底节血肿已破入脑室,则直接行脑室穿刺放置导管引流。   

对复合性基底节血肿,伴有同侧颅内血肿时,最好按CT所示部位设计骨瓣或骨窗开颅,通过一个人路同时解决两处血肿,如果不能一次完成手术或因病变各居异侧时,则除行开颅术清除复合血肿外,对基底节血肿亦应行骨窗开颅或至少采用扩大钻孔的方法,经外侧裂或颞上回切开脑皮质,在直视下清除基底节血肿,彻底止血,以免术后发生再出血。

护理

遇事注意冷静,避免情绪激动产生冲突导致本病。其次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防本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饮食保健

 多吃营养价值高的植物或动物蛋白,如牛奶、蛋类、鱼类、瘦肉、各种豆制品等。

1、宜吃止血的食物; 2、宜吃降低颅内压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鸡蛋清

鸡蛋

鹌鹑蛋

鸭肝

1、忌吃活血的食物;如红糖、红枣; 2、忌吃腌制的食物;如咸肉、咸鸡、咸鱼; 3、忌吃容易产气的食物;如红薯、芋头、洋葱。

啤酒

白酒

鹅肉

油豆腐

1、宜吃止血的食物; 2、宜吃降低颅内压的食物; 3、宜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

小麦粥

杂粮粥

蔬菜杂烩粥

荞麦粥

豆薯小米粥

花生杏仁粥

绿豆南瓜汤

番茄奶油汤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