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呕吐 呕吐怎么辨证论治

新闻 » 健康

为什么会呕吐 呕吐怎么辨证论治
2016-11-22 18:16:43

核心提示:呕吐,中医病证名。是以胃失和降,气逆于上所致的一种病证,可出现在许多疾病的过程中。临床辨证以虚实为纲。治疗以和胃降逆为原则,但须根据虚实不同情况分别处理。跟着小编去认识一下关于呕吐的相关知识吧。

一、呕吐的病因

  病因
  1、外邪犯胃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随逆气上出,发生呕吐。由于季节不同,感受的病邪亦会不同,但一般以寒邪居多。
  2、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甘肥及不洁食物,皆可伤胃滞脾,易引起食滞不化,胃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脾,脾失健运,食难运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4、病后体虚
  脾胃素虚,或病后体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食滞胃中,上逆成呕。
  病机
  呕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病理演变: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实转虚。亦有脾胃虚弱,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二、呕吐的病证鉴别

  1、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具有呕吐的症状。然呕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入,或食入即吐,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2、呕吐与反胃
  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食入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征,多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证时不难鉴别。
  3、呕吐物的鉴别
  呕吐物有寒热虚实之别,根据呕吐物性状及气味,也可以帮助鉴别。若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者,多属饮食停滞,食积内腐;若呕吐出苦水、黄水者,多由胆热犯胃,胃失和降;若呕吐物为酸水、绿水者,多因肝热犯胃,胃气上逆,若呕吐物为浊痰涎沫,多属痰饮中阻,气逆犯胃;若呕吐清水,量少,多因胃气亏虚,运化失职。
  相关检查
  可用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了解胃黏膜情况,喷门、幽门口关闭情况及十二指肠粘膜的改变。若呕吐不止,伴有腹胀、失气减少或无大便,应做腹部透视及腹部B超,以了解有无肠梗阻。若病人面色萎黄,呕吐不止,伴有尿少,浮肿,应及时检查肾功能,以排除肾衰竭、尿毒症所致呕吐。若病人暴吐,呈喷射状,应做头部CT或MRI排除颅脑占位性病变,也可以做腹部B超,了解胰腺及胆囊的情况,必要时结合化验血常规、尿淀粉酶。若呕吐不止,需要检查电解质,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育龄期妇女,应化验小便,查妊娠试验。

三、呕吐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本病应首辨虚实。实证多由感受外邪、饮食停滞所致,发病较急,病程较短,呕吐量多,呕吐物多有酸臭味。虚证多属内伤,有气虚、阴虚之别。呕吐物不多,常伴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脉弱无力等症。
  治疗原则
  呕吐以和胃降逆为治疗原则。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之主次而治之。
  证治分类
  (一)实证
  1、外邪犯胃
  症状:突然呕吐,胸脘满闷,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疏邪解表,化浊和中。
  方药: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紫苏、白芷、大腹皮、厚朴、半夏、陈皮、白术、茯苓、甘草、桔梗、生姜、大枣。
  2、食滞内停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大便或溏或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半夏、茯苓、连翘。
  3、痰饮内阻
  症状:呕吐清水痰涎,脘闷不食,头眩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常用药:半夏、生姜、茯苓、白术、甘草、桂枝。
  4、肝气犯胃
  症状: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四七汤加减。
  常用药:苏叶、厚朴、半夏、生姜、茯苓、大枣。
  (二)虚证
  1、脾胃气虚
  症状:食欲不振,食入难化,恶心呕吐,脘部痞闷,大便不畅,舌苔白滑,脉象虚弦。
  治法:健脾益气,和胃降逆。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夏、陈皮、木香、砂仁。
  2、脾胃阳虚
  症状: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面白,倦怠乏力,喜暖恶寒,四肢不温,口干而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方药:理中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甘草。
  3、胃阴不足
  症状: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干呕,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麦冬、粳米、甘草、半夏、大枣。

四、呕吐的其它疗法和预后

  其他疗法
  1、灸疗法
  主穴:内关、足三里、中脘。
  配穴:寒邪客胃者加上脘、胃俞;热邪内蕴者加合谷,并可用金津玉液点刺出血;痰饮内阻者加膻中、丰隆;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弱者加脾俞、胃俞、腹胀者加天枢;肠鸣者加脾俞、大肠俞;泛酸欲呕者加公孙;食滞者加梁门、天枢。操作:毫针刺,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补虚泻实操作;虚寒者,加艾灸、呕吐发作时,可在内关穴行强刺激并持续运针1~3分钟。
  2、耳针
  选胃、交感、肝、皮质下、神门,每次2~3次,毫针刺,留针20~30分钟,或用埋针法,或贴压法。
  预后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良好。惟痰饮与肝气犯胃之呕吐,每易复发。久病呕吐,多属正虚,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若呕吐不止,饮食难进,易变生它证,预后不良。如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入,面色苍白,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此为阴损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