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引发体育产业质变

新闻 » 健身 » 健身运动

北京奥运引发体育产业质变
2015-10-01 02:48:04

   今天,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在杭州召开。从国际经验看,借助奥运会实现本国体育产业的质变和城市体育功能的升级,已经成为奥运会最长远的收获。

  今天(6月16日),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在杭州召开。11年前的1994年,国家体委召开了全国体育产业研讨会,首次提出了通过提高体育社会化、产业化程度,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部署。11年后的今天,在中国获得2008奥运会举办权,中国体育产业面临一系列挑战的背景下,此次会议的召开更显得意味深长。

  这10年间,中国夺得的奥运会奖牌数量突飞猛进,五星红旗迅速插遍奥运项目的各个山头。在去年的雅典奥运会上,32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二的地位的确让中华儿女酣畅淋漓了一把,也让其他国家为中国竞技体育的潜力瞠目。然而,国民的体质、运动场所、老百姓的体育消费意识和参与体育的程度,尤其是中国本土市场中的体育产业却发展滞后:体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不包括体育用品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足0.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仅为0.65平方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4倍多,即使和巴西、印度等国家相比也处于落后地位。

  体育产业的滞后意味着体育供给的严重不足。我们知道,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为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在近10年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这种体育消费需求已经得到迅速放大,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体育作为人本身的需求和权利能够也必然需要通过市场进行生产。而中国体育市场供给的滞后与政府部门“金牌”供给的“过剩”,构成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中最大的反差。

  联想到上次雅典奥运会,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奥运会期间,无论是海外媒体,还是国内新闻,都纷纷对中国这个迅速崛起的竞技体育强国夸赞有加;而奥运结束后,金牌的热乎劲已过,舆论似乎正在对我国取得金牌的成本、运动员的奖励等等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在作者看来,大众舆论的这种变化有着深刻的含义,它恰恰反映出在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中,中国现行的体育发展模式和管理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改革已势在必行。

  关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改革问题是一个需要专门研究的问题,这里作者需要强调的是,任何制度改革都存在一个时机问题,从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制度改革的作用来看,多数观点认为,为了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的金牌再次突破,不但可能推迟对制度的改革,而且很可能还要强化传统体制。而从国际经验看,借助奥运会实现本国体育产业的质变和城市体育功能的升级,已经成为奥运会最长远的收获。因此,作者认为,2008年奥运会正是发展我国体育产业、促进体育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真正体育强国的最大契机,现在需要做的是公众和政府都需要重新反思“金牌”的价值,并达成一致,由此才能顺利完成由金牌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质变。

  愿这次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能够成为一个新的开端。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