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中医院

微信扫一扫
太和县中医院
公立医院 二级甲等 中医医院
挂号预约 停诊通知 意见反馈 就医指南
电话
0558-8519665,8519669
地址
太和县团结西路59号
乘车路线
医院简介

  “太和县中医院的发展变化,是一本可读的书。”

  

  1958年6月,应时势需要,位于西大街的城关卫生所更命名为太和县中医院,时租赁草房16间,设置病床13张,共有职工13人。

  

  1964年3月,因发展需求,在北大街购买土地4.7亩,建房60余间,医院由此迁址,设置床位56张,共有职工45人。

  

  直到80年代初,还只是20来间门诊,三排破旧的病房,总面积不足1700平方米;设置床位128张,共有职工91人,年门诊病人2.7万人次,出院病人不足0.1万人次,业务收入20来万元,医疗设备不足2万元,固定资产20多万元。

  

  中医院向何处去?我院的发展引起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1983年3月,李福同临危受命出任院长,从此开始了中医院发展史上艰辛的探索历程。

  

  这是一部艰苦奋斗、勤俭建院史。为拓宽发展空间,李福同院长上任伊始就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实施了“搬迁医院”方略。建院历程极为艰苦,为了节省资金,我们建材自行购买,自己装卸;门窗自行安装,自己油漆;水电自行设计,自己施工;就是院内小河也是职工加班加点挖成,从而铸就了艰苦奋斗、勤俭建院的中医院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励中医院人先后征地八次,建设了门诊楼、医技楼、制剂楼、血站、老年公寓、外科病房大楼、内科病房大楼、急诊社区综合大楼……

  

  这是一部求实创新、锐意改革史。面对当初人浮于事、人心涣散的局面和亟待解决的职工“吃饭”问题,在迁建医院的同时,李福同院长又带领院领导班子顶压力、冒风险进行改革。我们从最初的所谓“承包”开始,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又全面推行了用人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后勤社会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从而使医院逐步走出困境,迈上发展的快车道。

  

  这是一部以人为本、服务民众史。我们始终把满足病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1991年创办了急救中心,在全国率先实行急救“四免”;1994年创办了太和县公共汽车公司;1996年成立文工团、2000年成立电影放映队,开展送戏送电影下乡和义诊活动;1997年建立了扶贫病房;2002年建起了老年公寓……我们始终坚持以低廉的价格服务病人,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病人,并不断实施“民心工程”,切实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这是一部中医立院、突出特色史。我们始终把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作为医院的发展目标,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努力办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中医特色医院。目前,我院编制床位650张,实际开放床位1000张,设有24个临床科室、42个专科专病门诊。肝病科纳入国家级重点科室,骨伤科、肿瘤科、心脑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为省级重点科室,妇产科康复中心、非药物治疗中心以及小儿科的中药穴位外敷等均形成浓厚的特色。

  

  这是一部科学管理、创建提升史。我们始终坚持以严明的制度规范行为,以医院文化凝聚人心,以强化“三基”打造质量,以科研建设铸就品牌,以争先进位提升内涵,从而实现了从全县先进单位到全市先进单位,从全省文明医院到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从全国示范中医院到全国文明单位,从中医学院教学医院到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二甲”中医院到“三甲”中医院的辉煌跨越。

  

  目前医院占地已达127亩(其中中药饮片厂、中药制剂室占地40亩),医疗用房面积达9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6亿元,医疗设备总价值达8000多万元;现有职工7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53人,高级职称47人,中级职称141人,硕士研究生25人(三年内可达80人);年门诊病人36万多人次,出院病人2.8万人次,病人幅射到河南、山东、亳州等周边十多个县市。

  

  让我们沿着跋涉者的足迹,走进历史,去感受太和县中医院的发展变化……

科室 医生
中医内科
李成材 王启典
风湿推拿科
梁成名
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
尹宏友
肝病科
张桂华
普外科
李福同 张金声 张鹏
儿科
颜鹏飞 高歧文
急诊科
班文明 史明松
肺病科
心病科
丁超 王朝亮
骨伤科
程启华 李俊宇 刘旭 于其华 姚先杰 张连友
危重症监护病房(ICU)
针灸科
肾病血液透析科
心脏治疗中心
肿瘤防治所
刘振昌 张均启 王明智 哈继忠
妇产科
韩雅 曹秀芳
心胸外科
范松林
泌尿外科
王东波
呼吸内科
李乔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