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_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消化内科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简介

一、科室概况

    消化内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几代人的共同奋斗,科室在教学、临床和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是我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现有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讲师(主治医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 具有硕士学位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4人留学日本、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现任科室主任唐国都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系病学分会委员及广西消化系病学会主任委员,科室副主任姜海行教授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及广西消化内镜学会主任委员。

二、教学特色

    消化内科师资力量雄厚。1983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006年成为学校内科学博士点的一个主要专业。长期以来,科室主要承担五年制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担负专科生、七年制本硕生、硕士研究生和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教师在诊断学和内科学两个教研室开展教学工作。科室非常重视教学工作,每学期派出四位高年资教师参加教学工作。讲授大课的教师均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多年来,按照教研室的要求坚持试讲课和部分消化内科课程的集体备课;坚持高年资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新教师带见习课。充分利用消化内科疾病丰富的影像学资料,包括胃肠镜、ct等,制成多媒体图片库应用于课件,使教学效果更好。近年,姜海行教授还制作了体格检查的多媒体教材指导同学学习。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科室配置了先进的影像资料传输及阅读系统,方便老师同学的教与学。病房老师也积极带教同学临床毕业实习,坚持以教学查房、小讲课、体检和腹部穿刺示范等多种形式指导同学。近五年来,每年培养出大批的本科生,同时,每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也超过10人,为广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临床医疗

    科室现有床位46张,年收治病人1000人次以上;年门诊量达5万人次。服务范围覆盖全广西及周边的广东、云南、湖南和贵州等省份。该科目前拥有一系列先进的检查设备,如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仪、食管24小时动态ph测定、胃肠动力测定仪、电子胃肠镜、电子超声胃镜、放大胃肠镜、双气囊小肠镜、鼻胃镜,以及相关的镜下治疗设备。该科在下列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特色和优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重症急性胰腺炎、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及多种消化系疾病的内镜诊断与治疗,包括胆管结石、胆管癌、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化学伤所致的食管狭窄、胃肠息肉等的内镜介入治疗在区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四、科学研究

    消化内科于近二十年来,先后开展了肝血流图、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癌胚抗原与胃癌、胰腺外分泌试验、小肠吸收试验、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关系、老年人消化生理和消化系疾病关系、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多种癌基因与胃肠道恶性肿瘤关系等多项研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2000年以来,课题“广西巴马长寿老人消化系生理及消化系病流行病学研究”获2001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p16/mts、ras、p21及p53基因与胃癌相关性研究”课题获200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广西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家庭聚集研究”获2005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消化内科具有以博士、硕士为骨干力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队伍,力量雄厚,科室有三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即“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病关系”、“癌基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关系”和“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的研究。近3年来,有广西科技厅在研课题6项,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研究经费近50万元。近5年来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

主治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胆囊胆固醇沉着症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 大肠湿热 胆囊管综合征 大肠埃希杆菌性胃肠炎 脾劳 硼酸中毒 阿米巴结肠炎 艾滋病人的急性阑尾炎 
医生列表
洪瑞香 唐莲凤 姜海行 陈振侬 林瑶光 唐国都 黄雪 吕小平 陈远能 黄杰安 谭至柔 金群馨 唐星火

首页

医生

咨询

商城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