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错过历史机遇?最后一刻仍拒绝加入RCEP,或存在3个严重误判

有的新闻总能令人极度舒适,譬如《印度决定不加入RCEP》。最近几天,印度对RCEP的态度可以说是阴晴不定,给外界的感觉是趁机抬价,总想在最后关头捞一把。到了11月4日,路透社报道称,莫迪在最后一刻仍决定不签署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理由是在关税、贸易逆差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印度错过历史机遇?最后一刻仍拒绝加入RCEP,或存在3个严重误判

  东盟声明也证实了这一点:RCEP在没有印度参加的情况下最终完成了谈判。剔除了印度这个“钉子户”,果然很通爽。

  对于此事,网友的评论也比较犀利:

  “印度不加入RCEP或许就是对RCEP最大的贡献。”

  “印度这一退终于能和美国平起平坐了,只有超级大国才能想退就退,想什么时候退就什么时候退,想怎么退就怎么退,根本不用考虑姿态。”

  “被美国捧得太厉害,没有美国的命,却得了美国的病”

  “印度缺乏一种破釜沉舟的魄力,就这还想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自认马上要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印度总要求别国给予优惠和让步,把自己摆得比谁都高,以为RCEP缺了自己就不成,请问谁能吃这套?”

  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印度方面这次没加入,以后还有机会,但印方把责任都甩出去恐怕不太合理,也不太地道。

  按照莫迪的说法,之所以不签署RCEP是为了“尊重所有印度人的利益”,包括农民、商人、工人和消费者。而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没得到积极的答案”。

  最后,莫迪还煞有介事地表示“我的良心不让我加入RCEP。”印方的话如果这么讲,是不是对决定加入RCEP的15个国家不太尊重?做人留一线,日后好想见。印方说得如此难听,以后还怎么腆着脸要求入伙?

  可以说,在是否加入RCEP的问题上印度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误判:

  1、没能认清自身的位置,以为可以迫使别国继续让步

  新德里似乎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靠着自身的经济体量和发展潜力,就能在不改变自身经济结构和利益格局的情况下,单向迫使别国让步来适应自身的需求。但事实证明,这只是幻想。

  包含印度的RCEP的总体GDP将达到23万亿美元,而没有印度的RCEP的GDP总和也会超过20万亿。可见印度的体量其实就是个零头。

印度错过历史机遇?最后一刻仍拒绝加入RCEP,或存在3个严重误判

  印度自以为手里还有一个筹码——“庞大”的市场和中产阶级。问题是,想从印度市场赚钱相当不容易。曾看好印度消费能力的通用汽车在2017年退出了印度市场。印度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咖啡日”的老板席特哈尔塔在3个月前自尽。曾经梦想背靠所谓的数亿印度中产阶级来缔造商业帝国,结果却发现印度只有几百万人买得起他们的产品,这是血的教训。坐拥13亿人口的印度市场看似花团锦簇,但投资者需要掀开锦袍,看看下面的虱子。

  如果印度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市场再大,也不过是陷人陷马的泥淖而已。印度就像看起来流量很高的网红,能不能带货还不一定,需要市场的检验。拒绝RCEP,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拒绝市场的检验。

  2、试图不改变存量的同时寻求增量,结果撞上了南墙

  如果什么都无法舍弃,就无法改变任何东西。要知道,任何协议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有占便宜的地方也有吃亏的地方,关键看怎么衡量整理利益和长远利益。即便是扛着“美国优先”大旗高举高打的特朗普也不能保证100%占便宜。

印度错过历史机遇?最后一刻仍拒绝加入RCEP,或存在3个严重误判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产品对印度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可一味用“筑高墙”的方式来保护印度的弱势产业,只能陷入“越弱越保护,越保护越弱”的怪圈,同时让印度成为国际社会中“占便宜没够,吃亏难受”的典型。

  新德里无法在关键时刻针对重大决策产生决断力。即便强如莫迪,也缺乏一锤定音的勇气。印度内部的各种集团与固化的利益格局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牵制力。只要存在稍微冲击现有构架的风险,这种试探马上就会被扼杀。

  借助外力来实现内部整合,是欠发达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且之前有过不少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但印度似乎对此视而不见。

  勇气或许不能保证所向披靡,但胆怯注定一事无成。可惜的是,莫迪貌似强硬,其实内核胆怯。或许在他心里,自己的支持率比国家的长远发展更重要。

  3、不加入RCEP是印度的损失,没有印度的RCEP照样玩得转

  没有印度,RCEP的规模当然会缩小,但还不会影响大局。即便现在没有印度加入,也不会影响RCEP的吸引力,由于谈判过程公平且公开,未来会有更多国家加入RCEP。由东盟发起的RCEP具有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尽管各国在制度和文化上存在很大差异,但都能够坚持贸易自由化,专注于经贸合作,寻求共赢。RCEP还在开创了一个范例——以谈判化解分歧,寻求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反观莫迪所宣扬的“新印度”战略,其核心就是打造以投资为主导的增长模式。投资缘何而来?如果一个国家对多边协议如此排斥,死死握住这么一点存量资源,谁还敢投资?可以说,不加入RCEP是大大的失策。

  在莫迪的第一个任期,他没能实现每年增加1000万就业岗位的承诺。如果继续闭关锁国,形势只会越来越差。如果不坚持对外开放,印度恐怕无法实现“在2030年之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目标。

  想获得发展的助力,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加入各种各样的“朋友圈”和争取达成更多的双边FTA。可无论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APEC(亚太经合组织)还是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印度都不在其中。“印太战略”很重要,印度的位置却有点尴尬。很多西方国家都在吹捧印度,却没有邀请入群的强烈意愿。毕竟,大家都不愿意请来一个“爷”,更不愿把印度惯出臭毛病。

印度错过历史机遇?最后一刻仍拒绝加入RCEP,或存在3个严重误判

  过了这村儿就没这店儿。错过了RCEP,就意味着错过了给工业化加速的历史性机遇,是印度自毁前程。想靠内部动力来完成现代化犹如痴人说梦。通天大道宽又阔,唯独没有近路可走。只有坚持对外开放,才能在与外界的交往与碰撞中获得前进的力量。看看最后到底谁着急。

  印度,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印度。


相关阅读:

养生从养心开始,减肥则从消气开始!
湿气重先健脾!湿从哪儿来,又从何走?看看中医解释
中医养生有诀窍,记住六个字!做到这几点,健康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健康养生:保持健康的几个养生小秘诀
家庭便方巧治肺炎喘嗽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注册后才能发布评论。